2025 年 CCF CAD/CG 大会(第 28 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)将于 8 月 19-23 日在山东烟台举行,此次大会融合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,呈现以下六大核心亮点:
大会聚焦AI + 制造、智能图形计算、数字孪生三大核心议题,推动技术交叉融合:
- AI 驱动的设计革命:围绕生成式设计、AI 辅助建模、智能优化算法展开研讨,探索 AI 在复杂结构设计(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拓扑优化)中的工业级应用。例如,基于扩散模型的单图生成可编辑 CAD 文件技术(如 CADCrafter)将展示其在量产场景中的精度突破。
- 图形计算的智能化跃迁:讨论几何计算与大模型的结合,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参数化约束求解、实时渲染技术(如 Vulkan API)在消费电子外观设计中的应用,以及图形引擎在处理 10 万 + 零件装配体时的性能优化。
- 数字孪生的全生命周期整合:探索数字孪生在设计 - 制造 - 运维闭环中的实践,包括与物联网(IoT)数据的实时交互、材料碳足迹追踪(如欧盟《数字产品护照》合规方案)等。
大会与CAD/Graphics 2025 国际会议同期举办,形成 “国内旗舰 + 国际前沿” 的双轨模式:
- 全球学者共话技术落地:邀请斯坦福大学、莱斯大学等国际团队分享全双工通信(CCFD)、量子计算辅助设计等前沿研究,推动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国际化对接。
- 产学研深度协同:华为、华天软件等企业将展示 AI 驱动的工业软件解决方案(如皇冠 CAD 的智能设计助手),并与高校联合发布 “智能 CAD 生成与参数化建模” 挑战赛,提供开源工具支持与产业应用场景。
- 论文主题覆盖广:涵盖图形学与人工智能、工业软件发展、几何造型与处理、机器人、元宇宙等 15 + 领域,优秀论文将获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机会,并评选年度重要奖项。
- 行业白皮书引领趋势:发布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趋势报告》,聚焦 AI 与 CAD 融合、国产替代路径、数字孪生标准化等议题,为企业技术选型提供决策参考。
-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:阳光电源的铜排智能设计系统(建模效率提升 71%)、Hill Helicopters 的旋翼轻量化方案(重量减少 8%)等案例将在智能制造分论坛深度解析。
- 医疗与合规设计:某呼吸机制造商通过 AI 设计顾问自动修正 FDA 标准冲突的实践,展示 AI 在精准医疗设备开发中的应用价值。
- Creo Toolkit 开源项目:基于 Python 的自动化工具集将现场演示,帮助模具企业实现注塑模架设计全自动化(周期从 3 天缩短至 8 小时)。
- 算法挑战赛:联合华天软件发起 “智能 CAD 生成与参数化建模” 赛事,参赛者可通过云端平台(皇冠 CAD)实时协作,优胜者将获产业合作机会。
- 500 + 插件生态展示:PTC 开发者社区的热门插件(如焊件清单自动生成、数控代码优化)将现场演示,Top 10 插件下载量已超 10 万次。
- 学术课程与技术工坊:开设 AI 生成设计、AR 辅助装配等实操课程,结合 HoloLens 2 设备展示混合现实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。
- CAD/Graphics 2025:聚焦全球图形学与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,如巴黎航展上验证的复合材料设计工具、西门子 NX 的云端协同方案等,促进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国际化对接。
- 量子计算与数字孪生:PTC 与 IBM 合作的量子算法优化项目、Creo 与 ThingWorx 的数字孪生集成方案将发布概念验证,目标提升拓扑优化速度 100 倍以上。
- AR/VR 深度协作:Vuforia View 与 HoloLens 2 的集成方案将展示实时设计评审与装配指导,某机床企业已验证其工艺验证时间缩短 50% 的效果。
- 国产 CAD 技术突破:浩辰 CAD 2025 的参数化约束与硬件加速技术(开图速度提升 3 倍)、中望 3D 2025 的 AI 驱动模块(参数化效率提升 1000 倍)将重点展示,助力国产工业软件生态建设。
- 政策合规方案:PTC Creo 与 Windchill 集成的材料数据库可自动生成欧盟《数字产品护照》档案,某家电企业已实现合规文档准备时间从 2 周缩短至 2 天。
- 全生命周期碳追踪:Creo 12 集成 Granta 材料数据库,实时计算设计方案的碳足迹,某冰箱企业通过材料替代使碳足迹降低 15%,满足 ErP 能效指令。
- 可持续制造实践:分论坛将探讨 3D 打印、轻量化设计在减少材料浪费中的应用,如某新能源车企电池包结构优化案例。
2025 年 CCF CAD/CG 大会通过 “学术 + 产业 + 国际” 的三维联动,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链。建议关注 AI 生成设计、数字孪生集成、国产 CAD 技术突破三大主线,以及 “智能 CAD 生成挑战赛”“开源工具开发” 等实践环节,这些亮点不仅代表了技术发展的风向标,更为企业提供了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化的直接通道。参会者可通过会议官网(
conf.ccf.org.cn)获取最新议程与注册信息,把握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机遇。